目录 / Table of Contents

今天是那家伙的生日。按照过去的经验来看,我得在这天送点什么,尽管我俩目前几近断交了。

正当苦恼于该送什么时,我看到了淘宝上各个博物馆的“考古盲盒”。我初中时玩过类似的东西。在我的印象里,这玩意儿就是一块土砖,里面埋了几个微缩版的“文物”,需要使用附送的洛阳铲定位、工兵铲刨土、挖出被埋的文物,将其表面的灰土刷拭干净。若是挖的时候用力过猛,把埋着的玩意儿给铲断了,那也有补救的法子——盒子里附送了胶水,可以把被摧残的碎块粘上1。里面埋的东西挖出来之后,洗洗干净,可以当作摆件,而且挖的过程也挺有意思。我寻思着把这当作礼物,应该是个四平八稳的选择吧。于是,便下了单,写了张贺卡塞在包装盒里,想着今天送出去。

但是到了今天,问了之后才知道,那家伙并不愿意收我的东西2。那末,如何处理这玩意儿,便成了需要考虑的问题——稍加思索之后,便发现这大概是不成问题的问题:我不想将其转送他人,也懒得退货。既然没有别的去处,不如留着自己玩。

刨,刨个痛快

在结束今天上午的一场群面之后,我翻出了这盲盒、倒出了里面的工具、快速浏览了一下说明书后,便操起了洛阳铲开始干活。没想到,洛阳铲刚一下去,就被结结实实地顶了回来。好家伙,那么快就探出了一个被埋文物的位置嘛。我用工兵铲(?)刮去表面的灰土后,依稀辨认出,埋在下面的是官方命名为铜象尊的文物。此后挖掘的过程无太多可说的,具体细节在此不表。

铜象尊

铜象尊

在我刨到一半的时候,站在一旁围观的室友觉得这挺有意思。他也加入了。他的操作精细得多,在探明了第2个被埋文物(是一头🐖,全名为豕形铜尊的位置后,先是确定了整体的占地面积及形状,在周边削出了几条凹槽,再全程使用洛阳铲完成了剩余的挖掘操作。瞧这挖掘现场,真不愧是干净的男娃娃3

豕形铜尊

豕形铜尊

成果展示(?)

下图便是挖掘的最终成果。一只铜象尊,一只豕形铜尊,还有最右侧的一个隐藏款文物,名为皿方罍(léi),但是只有上半截的皿顶4

合照

合照

挖掘的过程还是挺有乐趣的。尽管此前曾经体验过这种挖掘玩具,但在时隔8年重新接触它以后,还是能感受到刨土带来的喜悦5。若是此前没有类似的体验,或许可以尝试一下。


  1. 我曾以此法拯救过在挖掘过程中断了双腿的“兵马俑”。 ↩︎

  2. 说实话有些意外,但仔细想想也很合理。我不愿想下去了。 ↩︎

  3. 这老哥曾被陌生人放在所谓的“表白墙”上寻求联系方式,据称“具有干净的外貌”。故此,我常以“干净”调侃他。 ↩︎

  4. 此乃分割商法。发行方似乎是故意这么设计的。这是最值得诟病的一点。 ↩︎

  5. 或许,相比“挖出某个东西”而言,我更喜欢的,还是刨土的过程吧。或者是,吸引我的是刨土过程中所蕴含的破坏性?也说不定。 ↩︎